连日来,北方多地遭遇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截至6月12日,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六天发布高温预警,部分地区气温最高可达43℃。
当前,北方地区春栽香菇正值转色越夏关键时期,夏栽香菇、毛木耳、灵芝出菇,平菇、香菇等秋栽食用菌进入制种关键时期。棚内温度35℃以上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活性,39℃以上4小时香菇菌丝抗热保护机制达到峰值即可造成香菇菌丝“中暑”死亡,缺氧会加剧高温伤害程度。菇农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高温影响。
一、针对香菇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措施
(一)当前,香菇春栽越夏模式生产大多处于菌棒发菌转色后期,或已经进入越夏阶段。遇到高温天气,首先要采取措施防止烧菌,最大程度降低发菌室(棚)内的温度,定时进行通风换气。
1.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可加装风机水帘,可降低环境温度8℃~10℃,同时增加通风量。
2.增加发菌室(棚)顶部及四周遮荫层厚度,可搭设双层遮阳网,网与网之间的距离保持40cm以上,并在内棚增加一层遮阳网,保持大棚内通风顺畅。
3.在发菌室(棚)顶部安装喷水带喷淋降温、地面喷水蒸发降温,但注意严禁向菌棒直接喷水降温,以防止高温高湿环境下菌棒污染。应在早上棚内气温不高就开始喷水,尽量控制棚内温度不升起来。喷水注意检查喷头,尽量喷雾状水降温效果好。长时间喷水后棚内湿度大,注意夜晚通风好,一般是在棚外温度等于和低于棚内温度时开棚通风,靠通风降温。
4.严禁刺孔、搬动菌棒,以免引起菌丝呼吸代谢加快产热增强,加剧菌棒高温烧菌。需要增氧放气的菌棒应在高温过后进行刺孔,刺孔时要注意通风散热。
5.菌棒在高温条件下,对病虫害抵抗力下降,发菌室和大棚要定期用石灰粉或杀虫剂进行杀菌灭虫。
6.对已出现感染的菌棒,及时清理,若局部出现污染,应及时刮去污染部位的培养料,再用石灰粉(浆)涂抹,进行消毒处理。已全部“烧菌”的菌棒,要及时进行脱袋晒料,以便重新利用。
7.发展设施化制棒,在环境可控的培养室发菌和转色,提高养菌质量。
(二)春栽夏出香菇菌棒正处于出菇阶段,出菇期要做好防高温工作,出菇棚顶及四周可覆盖遮阳网等,在菇棚地面及四周进行洒水降温,也可在棚顶连续喷水降温。
1.高温期间应尽量减少搬动菌棒,少打孔放气。如确需打孔放气、搬动菌棒的,要在早晚天气凉爽时分批少量进行。
2.在傍晚或者夜间温度低时加强通风,以防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污染,发生烂棒。
3.高温季节尽量选择晚上低温时注水,同时注意近期气温变化,温差和温度适宜时注水催菇,温度高时注水容易导致不出菇。
4.温度超过生产品种出菇范围时,可暂时进行休眠管理。主要是降温通风,根据天气情况,两天至少喷水1次,温度高时每天喷水2次,以保持菌棒湿润和菌丝细胞活力;晚上通风,防止高温高湿而烂棒。
二、其他食用菌品种管理措施
设施栽培平菇、榆黄菇、毛木耳等品种,生产上要以袋内温度为关键控制依据,根据温度变化及时采取遮光措施,棚室内温度过高时可采取喷淋降温或开启风机水帘强制降温措施,以维持菌棒正常生理状态。
1.控制湿度。高温下,需注意控制喷水频次和时机,空气相对湿度超过60%时,减少喷水次数,超过80%时要停止喷水,喷水要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
2.注意通风。通风是防止菌袋培养期出现烧菌和出菇期控制商品性的关键措施,设施食用菌处于菌棒培养阶段时,应以菌棒中心料温为控制依据,及时通风,严格控制中心料温低于26℃;处于出菇阶段,应早晚加大通风时长和及时采收。同时出现栽培环境湿度、温度较高的情况时,应优先选择加大通风。
3.做好清洁生产。高温季节生产上要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出菇结束时要及时清理废弃菌棒。在虫害防治方面,要落实“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物理防治措施。
三、防范不良天气
高温期强对流天气活动频繁,大风、暴雨等不良天气对生产影响较大,因此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和不良天气预警信息,做好棚室加固、供电线路检修、排水排涝设施畅通,防止不良天气造成生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