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绿水村食用菌加工企业内,一辆辆货车将菌渣等食用菌加工废料运送到新建的烘干加工厂。菌渣经过加工后,有的“摇身一变”成了肥料,被直接运送至菌菇种植基地。有的则被制成蘑菇生长垫料,再次供菌菇生长所用。
绿水村党总支书记蔡志华介绍,以往的“生态包袱”,如今成了增收的“绿色财富”,仅靠菌渣加工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丛林镇曾是当地产煤大镇,绿水村内也有大大小小的煤矿。由于绿水村山高坡陡,耕地稀少,部分村民便改种菌菇销售给煤矿工人。随着当地煤矿逐渐关闭,绿水村的菌菇产业一蹶不振。
为此,绿水村决定引入龙头企业,带动村民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的食用菌产业,先后引进了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鲜菇坊等菌菇产业龙头企业。经过几年发展,绿水村菌菇产量超过6万吨,年产值突破6亿元。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每天会产出数吨菌渣。废菌棒、菌渣等含有的大量杂菌流散到周围环境中,不仅会造成土壤污染,还会影响来年食用菌等农作物的收成。这些菌渣等食用菌产业废弃物,逐渐成了绿水村的“生态包袱”。
绿水村和企业开始探索,将废弃菌棒、菌渣等变废为宝,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双方合作建设了菌渣烘干加工厂、菌棒繁育中心。在这两家加工厂内,菌渣、废弃菇根等经过烘干或发酵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菌菇生长基质等产品。
据了解,目前,加工厂每年可以处理近万吨废弃菌渣。这些菌渣等废弃物成为肥料后,用于培育南瓜等农作物。除此之外,新建的食用菌良种繁育中心还可通过消纳当地植物秸秆、畜禽粪便、食用菌菌渣,年产菌棒500万棒、年产食用菌约3000吨,让废弃菇根、菌渣与菌菇种植形成“生态闭环”。
如今,丛林镇已经形成畜禽养殖、菌菇种植、粪肥加工的生态循环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下一步,丛林镇还将扩建菌渣、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生产线,进一步推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