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营养的牛肝菌,因独特的生境以及地下菌丝神秘的萌发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工繁育的难题。11月1日,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团队和企业相关负责人通过八年科研,突破牛肝菌无法人工栽培的屏障,成功繁育出暗褐网柄牛肝菌,取得了多项专利。不仅如此,他们还把一系列的成果卖出了大价钱,相关合作企业也因此具有壮大发展的“独门绝技”,为云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成功范本。
据了解,暗褐网柄牛肝菌俗名黑牛肝菌,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和海南等省市;国外分布于泰国和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它的子实体个体肥大,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是普遍采食的名贵食用菌之一。暗褐网柄牛肝菌富含高蛋白、低脂肪、高膳食纤维、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高钾、低钠等,可起到均衡营养、提高人体免疫力。
为打破食用牛肝菌家族不能人工繁殖的屏障,课题组成员从点滴着手,开启全面深入研究。在获得专利成果后的四年间,他们持续探索暗褐网柄牛肝菌的营养方式、胞外酶、基因组学等生物特性,积累菌种选育、栽培基质、出菇管理等人工栽培技术数据,使菇房人工栽培技术更加完善,实现了暗褐网柄牛肝菌菇房栽培周年稳定生产,出菇率达到90%以上,出菇整齐,周期短,仅需60-70天,产出率达到商业生产要求。
2013年,科研团队联合刚成立的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标是以科技手段实现云南省珍稀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与可持续发展。
当年,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日栽培5000瓶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初试研发基地,历经两年时光,进一步探索设施设备、菌种培育、环境工艺、基质配方,2015年10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瓶栽模式的工厂化栽培初试成功,出菇率90%以上,平均每瓶产鲜牛肝菌90克。除此之外,公司还以杂交育种方式改良品种,2016年,申请了4个与黑牛肝菌相关的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