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绿意正浓。贵州省织金县绮陌街道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成群的食用菌大棚非常醒目。2018年以来,绮陌街道完成20个、500亩以上示范样板点创建及巩固,其中,含食用菌种植大棚71个。
杨秀松是织金县竹荪制种、栽种的创始人之一,退休前在绮陌街道林业站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致力于食用菌和竹荪的研究,将织金野生清香型红托竹荪进行人工引种栽培实验并获得成功。

退休后的杨秀松也没闲着,2010年,杨秀松与食用菌发展大户合伙筹资成立织金县平桥村艳山特色农业合作社,利用玉米芯、牛粪与木材混合,成功试点栽培竹荪、平菇50余亩。2017年,杨秀松与他的团队将织金县内稀有名贵白灵芝、野生黑灵芝、黄灵芝、野生黄丝菌等进行人工引种,成功制作母种300余瓶,林下栽培陆续出菇。
此后,在绮陌街道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杨秀松牵头试种的菌类正式在绮陌街道推广种植。菌种渐渐发展成为绮陌街道产业发展的“领头羊”。2020年,绮陌街道各类产业累计带动农户7918户、25167人,覆盖贫困户1066户、4508人,实现贫困户“户户有产业覆盖,家家有增收门路”,实现合作社建设“3个100%”,实现户均产业促收6000元以上。
目前,绮陌街道食用菌产业园一期种植正当时,杨秀松又有了新的心愿,开一家农家小院,发展观光农业,借助村里的蘑菇大棚,进行采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