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真菌,虽然名为大型真菌,但并不起眼。在自然界中,因为个体娇小、体色黯淡,不易被发现。地舌菌科的真菌就多属于这类真菌,其中云南胶舌菌 (Glutinoglossum yunnanense)是新近才发现和命名的新种。
图1 云南胶舌菌的野外照片
云南胶舌菌一般生于苔藓丛中,身高2–4cm,直径2–3mm,上部常扁平,全身暗褐色,表面被有近透明的胶状物质,形似微型的金戈长矛。在个体上半部分的周边生长有子实层,子实层中有子囊和侧丝。子囊225–265×12–16 µm,棒状,顶端淀粉质,基部有钩状体,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76–95×4–5.5 µm,针状,褐色,有3–7个横隔。侧丝丝状,直径1.5–3 µm,但在顶部近球形,直径3–8 µm。
图2 云南胶舌菌显微特征照片 a:侧丝;b–e:子囊及其中的子囊孢子;f:子囊顶端;g:子囊基部;h:子囊孢子.比例尺:a–e=100 µm,f–h=20 µm
胶舌菌属(Glutinoglossum)是2013年才作为一个新属成立的,迄今全球已知16种。在我国,科研人员发现2种,即云南胶舌菌和东方胶舌菌(G. orientale),它们目前仅见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园,需要给予重点保护。(来源:菌物学报,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杨祝良研究员、赵琪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