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9日,美国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正式落地生效。特朗普政府近期实施的关税政策,尤其是针对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以及对部分行业加征的专项关税,虽然未直接提及食用菌产业,但结合当前贸易政策框架和其他农产品案例,可推测其对食用菌产业可能产生以下影响。
一、产生影响
1.出口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关税增加会导致食用菌的进口成本上升。根据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等关税预计将进一步加码,这将显著提高对美出口的成本。对于食用菌这种农产品,高关税将直接影响其国际市场价格,使得我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美国食用菌若依赖出口,关税成本可能转嫁给进口商或消费者,削弱价格竞争力。根据纽约联储的研究,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90%以上的成本由美国进口商承担,类似机制可能适用于食用菌贸易。
2.影响食用菌出口量和市场份额
高关税使得中国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降低,可能导致出口量减少,市场份额被其他国家抢占。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出口的市场,如美国等主要进口国,出口量可能会大幅下降。
若美国食用菌出口至中国或其他实施反制关税的国家,进口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需求减少。例如,中国曾针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相关产品价格暴跌并失去市场份额。若食用菌被纳入类似清单,其出口市场可能面临同样压力。
3.供应链与生产成本压力
关税增加还会影响相关产业链。食用菌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任何一环的成本增加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高关税可能导致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倒闭或转行,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稳定和发展。
若食用菌生产依赖进口中间品(如包装材料、设备或菌种),加征关税将推高生产成本。例如,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后,下游汽车和机械制造业成本上升,导致市场萎缩。食用菌产业若需进口相关生产资料,可能面临类似挑战。
全球供应链重构也可能影响产业布局。例如,中国在反制措施中构建“去美国化”供应链(如转向巴西大豆、俄罗斯能源),美国食用菌生产商可能被迫调整供应链或寻找替代市场。
4.反制措施的潜在威胁
针对美国关税讹诈,中国等国强硬反制。对美农产品的精准打击策略可能延伸至食用菌领域。例如,中国曾针对美国农业州的关键产品加征关税,直接冲击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盘。若食用菌主产区属于共和党票仓州,可能成为反制目标。
中国还可能通过非关税壁垒(如检疫标准、进口配额)限制美国食用菌进口,进一步挤压其市场空间。
5.长期贸易规则与市场信心的冲击
特朗普的单边关税政策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可能引发各国“关税军备竞赛”。若其他国家效仿美国加征关税,全球食用菌贸易环境将更加复杂。商界对政策稳定性的信心下降可能抑制投资。
二、应对措施
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通过成本增加、反制措施、供应链压力及宏观经济风险等途径影响食用菌产业。建议相关企业密切关注关税清单动态,并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以降低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影响,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国内市场开拓: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促进产业升级:提升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多元化市场布局: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分散风险。
三、编后语
中国人不惹事,也不怕事,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妄图通过科技战、金融战、经济战打垮中国,但7年时间过去了,中国不但没有在这场贸易战中屈服,反而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这次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战”,对于中国来说是“国运之战”,我们唯有积极应对,中国有14亿的庞大消费市场,内循环潜力巨大。短期看,这场“关税战”可能会对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造成短暂动荡。但从长期看,食用菌出口贸易韧性会更足,拓展空间更广。中美贸易战是一场博弈,美国不应脱钩断链,开历史的倒车,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经济大国,应秉承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方针,共同推动全球食用菌产业繁荣发展。(部分内容来源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