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网友任女士发文称,自己在清理去年种植荷花的水缸时,发现里面竟然长出几颗羊肚菌。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博士的注意。和网友沟通后,许博士顺利收到寄来的羊肚菌。
“荷花羊肚菌”或为新物种?许博士收到样品后,马不停蹄地展开研究。他透露:“根据初步判断,大概确定了这些羊肚菌属于黑色枝系的Mel-39,并且组织分离了一些菌株。”不过,羊肚菌的“身份鉴定”可没那么简单。许博士解释道:“羊肚菌的形态特征差异不大,从形态上难以找到区分特征,但可以根据分子进行区别。目前,任女士寄来的羊肚菌尚未被正式命名,如果能发现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说不定就能确认为新物种。”
谈及羊肚菌的生长习性,许博士介绍,多数羊肚菌与树木存在共生或内生关系,难以人工种植;只有少数腐生羊肚菌具备人工培育的可能。“这些‘荷花羊肚菌’的出现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腐生类型,具备人工种植潜力;要么能与荷花共生,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荷花羊肚菌”或可实现人工栽培?网友期待实现羊肚菌自由。对此,许博士给出希望:“‘荷花羊肚菌’样品在系统发育树上靠近梯棱羊肚菌、九妹羊肚菌和七妹羊肚菌,而这三者都是人工栽培的主力品种,这意味着‘荷花羊肚菌’也有被人工栽培的可能。”
然而,研究进展并非一切顺利。许博士在切开“荷花羊肚菌”样品后,并未发现子囊孢子。“没有孢子,就无法进行单孢分离。组织分离也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最终能否成功实现人工栽培,还是未知数。”他补充道,没有孢子可能是其本身无法产生孢子,也有可能是因为此次采摘的菌子样品尚未成熟。
目前,许博士已和任女士约定,若荷花缸中再次长出羊肚菌,任女士将继续为研究提供样品。许博士指出,当前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虽已较为成熟,但仍有提升空间。希望这次意外发现的“荷花羊肚菌”能为种植资源和人工栽培研究注入新活力,推动羊肚菌在产量与抗逆性上取得新突破。(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