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浙江省衢州市庆元县丰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里,“菇乡师傅”金新跃和菇农们忙着采摘香菇、管理菌棒。
“有了‘菇乡师傅’这块大招牌,做事更有信心啦。”金新跃是贤良镇人,自通过“菇乡师傅”的评定后信心倍增。为此,他不断扩大食用菌加工基地规模,建成年产菌棒500万段棒以上的食用菌加工基地,雇佣长工30余人,季节性雇工农民70余人,在扩大产业辐射面的同时,促进当地农民工资性增收约5万元。
据悉,“菇乡师傅”是指具有庆元县户籍,且经培训考试获得技师以上职称,具备5年以上农业产业生产实践经验,且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持有庆元县人民政府核发的《菇乡师傅》证书的知识技术型劳动者。
“菇乡师傅”按从事专业划分为食用菌产业类(香菇、黑木耳、灰树花等)、特色产业类(毛竹、锥栗、茶叶等)、民间技艺类(艺术人才、能工巧匠等)3大类。2013年初,庆元县将“菇乡师傅”培训列入年度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计划。
“‘菇乡师傅’乡土气浓,更容易被社会、被农民所接受,从而大大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品牌。”据庆元县农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庆元县财政每年都安排150万元以上的培训资金用于农民培训、菇乡师傅培育以及品牌打造和宣传工作。
随着“菇乡师傅”品牌逐渐打响,庆元县目前约有50余名“菇乡师傅”被邀请到云南、湖北、江西等地参与技术入股或作为“政府雇员”开展技术指导,实现由卖“体力”到卖“技术”的转变,年薪普遍在10万元以上。如龙溪乡的杨发寿、杨火勤受聘于湖北省南漳县,担任当地的食用菌技术总监,对当地菇农开展食用菌技术指导,年薪12万元。
经五年发展与提升,庆元县拥有202名正式“菇乡师傅”,其中食用菌产业类195名、特色产业类5名、民间技艺类2名,遍及庆元县19个乡镇(街道)及遂昌、景宁等8个外县(市)10余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