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冬时节,茯苓收获在即,农户采挖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茯苓产品品质、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
为提升采挖技术,11月4日,四川达州市宣汉县教科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郑小玲率领县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陈合、王永平、赵嘉菱等专家,到桃花镇白堰沟村茯苓种植基地开展科技服务,现场讲授茯苓采挖技术,同时进行了挖方测产。
“开挖时可扒开土壤观察菌核表皮颜色,见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收挖,外皮发黑是过熟,应立即采挖,同时,一定要轻轻刨去履土,轻挖轻放,防止人为损坏茯苓,”专家一边讲解示范,一边手把手指导,工人们很快掌握技术要领,加快采收进度。

在种植基地,专家组听取了宣汉县仁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对今年5月新发展的100亩种植示范区进行现场考察,并在桃花镇白堰沟村、桃花坪村和峰城镇龙泉村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进行了现场采挖。此次,挖方测产29.5平方米,平均每窖产鲜茯苓2.73公斤,单季(秋收)平均亩产达2005公斤。其中,桃花镇白堰沟村四组种植田块2.2亩,亩产可达2249公斤,为最高亩产田块。
通过现场考察和实际采挖,各位科技特派员认为,项目区实施组织措施到位,新型嫁接技术措施落实好,通过蓄排水技术的探索与应用,有效避免了下雨对茯苓造成的不利影响。项目区产量平衡、茯苓品质优、综合效益好。
除此之外,项目区茯苓种植简便。控水技术的应用,对提高茯苓的生物学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起到重大的基础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