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蕉岭县:科技+金融赋能 小食用菌撑起林下大产业
每年3月份起,南粤大地总是一片忙碌耕种的景象,但是,在粤东北广东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村林间地头却是一片丰收的喜悦,村民们纷纷将刚收获的黑木耳交给收购人员,新增一份不菲的收入。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原来,在多家科研院校多年研究乡村振兴路径的基础上,国有资金积极下乡,构建“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成功填补了当地食用菌产业的空白,带动越来越多村民驻守乡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来。
原本农闲变农忙 食用菌念致富经
每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广东省温度偏低,这个时间段也恰好是晚稻谷收完、早稻未种的时候,也是广东大部分村民历来的农闲时节。2017年起,随着食用菌产业在粤东北梅州蕉岭广福镇叶田村落地生根,原本的农闲变成农忙时刻。
进入2022年,黑木耳长到2-3厘米,便是可以采摘的成熟木耳,采摘期一直持续到4-5月份。村民会把黑木耳统一交给合作社对应企业——梅州市南方长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并非广福镇种植黑木耳开山鼻祖,其实,2006年起,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大学的科研团队,常年在广福镇从事乡村振兴的实践与研究,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华等认为,乡村振兴产业得先行,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这个时间段地总空着,村民可以利用闲地、闲时、闲力,种植黑木耳,新增加一部分收入。
该研究成果得到了广东省属国企和蕉岭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双方共同出资,于2017年成立企业,在广福镇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发展食用菌的产业链,帮助农户脱贫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科技下乡 解决林下经济发展瓶颈
发展新产业,少不了科研力量去解决林下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企业就在当地林地中,除了进行产品加工,更重要的是建设粤闽赣苏区菌种研发中心,专门为村民解决种植难题和发展林下经济的瓶颈问题。
经过几年发展,广福镇种植黑木耳、茶树菇、猪肚菇、平菇等食用菌,种植范围约有200亩,填补当地空白,亦打造成蕉岭县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数据显示,2021年,广福镇食用菌产业年产值预计达2400万元,小小食用菌“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群众走上致富路。村民在自家林地上种植300亩灵芝,约有3万桶菌棒,采用不除农药化肥的方式打理,扣除成本,每桶纯黑木耳纯收入15元左右。
而这仅仅是发展林下经济的第一步,如今,企业与蕉岭县相关部门、广福镇合作共建夫妻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与广育村经济联社共建了蕉岭县夫妻树食用菌产业专业合作社,把技术、生产、加工和销售串联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经过加工的粤东北林下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一二三产融合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食用菌产业在蕉岭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可谓当地林下经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除了在广福镇,食用菌还在蕉岭县竹林下大规模种植。在南礤镇毛竹产业发展基地,茂密的竹林下是村民忙碌身影,大球盖菇与黑皮鸡枞等适合在蕉岭县种植的菇类在竹林间成为村民增收好帮手。
石礤镇大球盖菇每年7-9月份种植,当年10月份至次年4月份左右可以收成,每亩产量大约3-4千斤,市场价值2万元。
在广东省林业局指导下,蕉岭县创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建设产业园,因地制宜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食用菌等林下经济蓬勃发展,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其中,蕉岭县有15万亩竹林,是发展林下经济是最好切入点。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