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热浪袭人。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食用菌生产加工车间,机器不停运转,20多名工人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拌料、装袋、搬运等工作有序进行,生产现场一派繁忙。
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再过几天待木耳菌棒全部生产完就对菌棒进行刺孔、接种、养菌等一系列工作,然后将菌棒“搬”出温室,挪进基地进行露天栽培,一个月的时间就可出耳采收销售,预计可产出木耳干品7万斤,按照每斤市场价28元计算,预计可实现产值196万元。同时,木耳产业在制种、种植、采收等环节也带动了更多群众就近务工增收。
新场村土地集中连片、海拔适合、气候适宜、水质优良,立足资源禀赋,新场村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建基地、延链条、聚集群”的总要求,深挖优势潜力,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蓄“动能”,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
借助东西部协作帮扶资源,依托贵州思淼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技术及市场,2018年,总投资2100万元,建有125个大棚、一座冷库及食用菌制棒和深加工厂房的食用菌产业项目在新场村落地投产。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该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模式自建市场主体,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核心,打通食用菌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不断推动产业提质扩量增效,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为确保食用菌产业发展效果,公司从浙江聘请了一名拥有30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技术员全程蹲点指导,确保食用菌种得好、有销路、见效益。目前,香菇及灰树花产业已取得成效,木耳产业尽管还处于菌棒生产阶段,但通过抖音等平台开展前期宣传、依托技术员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打通的销售链等,现已有铜仁、浙江的收购商主动联系,洽谈木耳收购事宜,销路不愁。
聚焦增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优势,如今,新场村已逐步构建起了食用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不仅实现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让群众在多环节就业增收,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目前,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种植香菇180亩、灰树花20亩、即将种植木耳40亩,今年,预计可实现总产值670万元左右,年带动务工8000余人次,共需支付工人工资8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