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菌物学院图力古尔教授在校园路边的杨树树干上看到猴头菌,这是首次在校园发现这一珍稀野生食用菌。猴头菌在东北地区一般在蒙古栎(柞树)上生长,杨树上尚属首次。
图力古尔教授自2005年起观察、采集、鉴定和保存校园野生大型真菌标本,猴头菌是他20年来鉴定的第302种!吉林农业大学素有“花园式学校”之美誉,校园动物、植物、菌物多样性的丰富与多彩归功于学校重视校园生态保护和重建。
校园分布的重要食药用菌除了猴头菌以外,还有榆耳、冬菇、毛头鬼伞、血红铆钉菇、羊肚菌、荷叶离褶伞、糙皮侧耳、黑木耳、裂褶菌、杂色云芝、大马勃、台湾块菌等。丰富的蘑菇资源常常成为师生们的研究材料,有的已被成功驯化栽培。
伴随众多食用菌,一些有毒蘑菇也悄悄钻进校园角落野蛮生长,如肉褐鳞环柄菇、橘黄裸伞等,这是需要警惕和防范的。
近几年来,图力古尔教授团队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为模式产地发表了不少新物种,即世界上首次发现并报道的物种,如近柱孢锥盖伞、齿缘锥盖伞、小菇状脆柄菇、北方黏耳、长春隐皮伞、李玉乳菇,还有专门用JAU命名的吉农花耳等,彰显了校园生态环境的独特性。(来源:农业农村部北方食用菌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