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三大特点、四大问题、建议与十大重点工程
发布时间:2021-03-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文/康源春等)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并进入河南省级发展战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河南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几年,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稳步发展,发展规模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三大特点,存在四大问题,启动十大重点工程: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的三大特点:
1.品种集中度突出
河南省食用菌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14%,居首位。香菇、平菇、双孢蘑菇是河南省食用菌生产的三大主流品种。以2019年鲜菇产量为例,香菇达312万吨,占比57.6%;平菇突破百万吨关口,达115万吨,占比21.2%;双孢蘑菇达48万吨,占比8.87%;三大品种总产量达475万吨,占比87.8%。曾经是河南省主要食用菌品种的毛木耳近几年发展规模快速萎缩,从高峰时期的年产60万吨降至20万吨左右,黑木耳的产量不足15万吨,以工厂化生产方式为主的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年产量均在20万吨以下。
2.产区和规模优势突出
河南省食用菌优势产区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柱。香菇种植以豫西、豫西南、豫南为主,南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香菇产量占比达70%以上。双孢蘑菇种植以商丘市、濮阳市为主。平菇在全省各地都有生产,但辉县市、清丰县种植规模较大。同时,河南省食用菌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主流,单个生产单元年生产20万袋以上的占整个产业的60%以上。除金针菇、杏鲍菇、蟹味菇等品种外,平菇、双孢蘑菇、香菇菌棒工厂化在快速崛起。
3.产业影响力突出
近年来,河南省食用菌从业人员稳步增加,西峡县从业人员超20万人,卢氏县从业人员约13万人,泌阳县从业人员约10万人。食用菌产业在西峡县已经成为出口创汇和富民富县产业,全县建成香菇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140个、标准化基地187处,标准化生产率达98%以上。仍以西峡县为例,2019年生产规模3亿棒,有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71家,香菇加工企业300多家,出口企业114家,综合效益突破150亿元,出口创汇14.9亿美元,电商交易额达75.65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达34.25亿元,3个香菇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30亿元,上缴财政利税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香菇产业。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存在四大问题:
1.人才队伍不够强大
河南省食用菌科研力量薄弱,领军人才稀缺。食用菌生产研究长期没有纳入河南省重大科研计划,尤其在食用菌育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基础研究工作方面几乎没有经费支持。
生产一线人员学历不高,专业基础知识薄弱。虽然近年来懂经营、会管理的返乡从业人员在不断增多,但高水平人才仍然不多,制约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2.品种菌种选育滞后
当前,河南省高产优质的食用菌种几乎被外国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很少。我国大面积种植的香菇、金针菇和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蘑菇菌种多为日本、美国进口,每年需向相关企业支付超额的品种使用费。香菇主产区仍然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末选育的品种,品种更新换代速度缓慢。
3.现代化进程缓慢
当前,河南省食用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高新技术开发应用滞后,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水平低,缺乏轻简化机械设备。同时,河南省食用菌加工率不足6%,深加工产品极少,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低下。
4.燃煤改造任务艰巨
据测算,河南省食用菌行业每年生产用煤的总量约为140万吨,有大小燃煤锅炉26.5万台,如果将其全部改造为现代化生产方式,约需建香菇菌棒(含烘干)厂88个,总投资158亿元,占地7480亩。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建议:
1.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在现有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尽快增加育种、菌种维护、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功能性物质提取、智能化控制等岗位,增加试验站数量,形成一支涵盖产业重要环节的研究团队,同时,按照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要求,设立育种专项,开展智能化、工厂化、标准化栽培和加工技术以及设备的研发,解决品种依赖进口、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2.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河南省食用菌野生资源丰富,应在豫西南大别山、桐柏山、秦岭、伏牛山系等食用菌野生聚集地,建立珍稀野生菌物资源保育区,建立省级食用菌种质资源中心,扩建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省级食用菌种质资源与菌种质量鉴定评价中心。
启动十大重点工程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是围绕新品种选育、菌种生产、菌棒菌袋工业化生产、栽培新基质开发、标准化园区建设、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基地等方面,启动十大重点工程——
1.良种繁育工程
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良种繁育机制,初步培育集品种改良、菌种繁育、示范和品种配套技术于一体的科技型菌种生产经营企业和基地,补齐河南省食用菌菌种繁育滞后的短板。
2.菌棒、菌袋、菌料专业化生产工程
在优势产区培育不同菇种的菌棒、菌袋、菌料专业化生产企业,在全省逐步推广“工厂菌棒、菌袋、菌料专业化生产+专业户分散出菇”的产业组织模式。
3.标准园区建设示范工程
通过重点扶持园区设施建设,在全省逐步形成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标准园区,同时充分挖掘食用菌产业的非传统功能,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亮点和样板。
4.高产高效栽培示范推广工程
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农民科技带头户的技术培训,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建立科研推广部门协同、省市县有关部门联动的组织实施方式,共同推进食用菌高效栽培示范推广工程的实施。
5.工厂化生产转型升级工程
以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企业为主体,通过改良品种、改良菌种生产方式、改进发菌与出菇技术,促进生产技术逐步升级。
6.栽培基质创新研发工程
研究开发适于不同食用菌种类、不同栽培季节、不同种植地区的新型基质3-5种,确定其高产优质配方和复配比例,有效拓宽生产原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
7.菌渣及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
积极引导和扶持生产企业或基地,加强菌渣作为食用菌再生产原料、饲料、肥料和燃料等的综合利用,实现食用菌产业与养殖业等相关行业的有机结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延长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循环链条,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8.深加工技术研发示范工程
通过深加工技术研发示范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扩大加工企业基地规模,研发出系列功能性新产品,增加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同时,促进以食用菌生产为主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9.食用菌市场与品牌创建工程
通过建立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和产品质量监测建设力度等,逐步培育3-5个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食用菌产品品牌,通过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质量监测设备等,建设集商品交易、信息发布、冷链配送、质量检测、产品展览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化的专业批发市场或物流园。
10.出口创汇基地县建设工程
通过完善品种选育、菌种生产、菌棒生产、标准化出菇园区、采收、低温贮藏、烘干、分级贮藏、质量监控、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配套体系,逐步培育1-2个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出口创汇大县,提高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在全球的知名度。(责任编辑 王瑞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