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乡村振兴局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正式挂牌成立,王正谱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多位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详解了国家乡村振兴局这一新机构和未来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
问题一:为什么设置国家乡村振兴局?
在2020年12月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
“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中央决定,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与脱贫攻坚相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间更长、范围更广、难度更大,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打赢这场持久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表示,这就需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工作协调、体系制定。以产业振兴为例,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发展,还需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
问题二:国家乡村振兴局承担哪些职能?
国家乡村振兴局在过渡期内需要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毅分析,新设立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承接原国务院扶贫办的工作,落实过渡期衔接问题。目前来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防止返贫也是当前国家乡村振兴局重要工作。
问题三:国家乡村振兴局是什么级别?
国家乡村振兴局由国务院扶贫办整体改组设立,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从目前透露的信息看,新机构的人员编制、内设机构及行政关系与国务院扶贫办基本一致。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成为农业农村部代管的国家局,行政级别为副部级不变。
问题四:为何由国务院扶贫办整体改组,而不是新组一套班子?
国家乡村振兴局由国务院扶贫办整体改组成立。我国将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汪三贵认为,脱贫攻坚期间原国务院扶贫办是主要的组织者、协调者,负责政策制定等宏观工作,乡村振兴同样需要这样的功能和作用,由扶贫办转来比业务部门组建新机构更顺畅。同时,相比于新成立的一套班子,原扶贫办成员对贫困状况了解更多,而且过渡期内,他们会更关注稳定扶贫问题。
扶贫办改组为乡村振兴局有几个指向性意义。首先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变为重要任务,从目前顶层设计来看,“十四五”期间还是延续这一思路的。第二,脱贫攻坚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被继承下来,例如,沿用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方式将依然延续,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王晓毅认为,从区域上来讲,未来,东部地区将更多依赖省市级财政的地方性资源,中央推进乡村振兴资源更多集中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完成与原有扶贫办工作上的内在继承和衔接。
问题五:国家乡村振兴局内设机构和负责人如何设置?
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官网显示,王正谱在今年1月已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2010年,中组部发起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央地干部交流任职,66名从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拔出的中青年干部赴任地方,王正谱为其中之一,他先后在辽宁、四川两省任职。此前的公开职务为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校长。
具体来看,原任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的夏更生、洪天云担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陆春生任国家乡村振兴局信息中心主任,左常升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司长,杨炼任国家乡村振兴局考核评估司司长,苏国霞任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陈洪波任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司长,侯永健任国家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黄艳出任国家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司司长。
问题六:乡村振兴地方机构如何改革?
2020年年底,全国首个省级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五年规划——《陕西省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年)》印发。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构建了“产业振兴标准化体系”、“生态振兴标准化体系”、“文化振兴标准化体系”、“人才振兴标准化体系”、“组织振兴标准化体系”、“乡村规划标准化体系”、“考核评价标准化体系”等七个方面的标准体系规划。
此前,乡村振兴局在地方层面机构改革中已有亮相。2021年1月15日,河南省焦作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第十一届焦作市委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相关情况。焦作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党组书记王国建透露,焦作市将根据上级相关工作安排,推动焦作市扶贫办的整建制改革,组建焦作市乡村振兴局。
汪三贵认为,乡村振兴很难有统一标准,这就要求各个地方根据各自情况,探索自己的政策体系和标准,借鉴精准扶贫的工作方法,继续推动乡村振兴。
2021年2月22日,国家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侯永健率队到湄潭,调研指导防止返贫工作。消息称,在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后,湄潭县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坚持以防贫监测工作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抓手,贯彻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两摸底一核查”、“大走访大排查”、“建立健全防贫监测预警帮扶系统”等工作,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问题七:五年过渡期,国家乡村振兴局要完成哪些任务?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接下来,国家乡村振兴局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同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及时纳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强调,过渡期中最关键的是把握好两大机制的设计。一是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对处于贫困边缘的弱势群体和弱质地区,通过长效方式保障不返贫。第二是长效稳固的提升机制,保证脱贫成效持续稳定发展。这其中也包括防止“新入贫”的情况,即,防止前期非贫困户在面对自然灾害、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时落入贫困陷阱。
除此之外,国家乡村振兴局要继续重点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在西部地区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时,要有序推进政策优化调整,推动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2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接下来,要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逐项推进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平稳过渡。
问题八:如何促进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早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就提出了乡村振兴三个阶段性战略构想,明确了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未来,西部地区有可能发生比较大的产业分化,扶贫车间、帮扶企业落地,出现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情况,乡村人口流失不可避免,”王晓毅认为,这就需要让乡村生活活跃起来,构建乡村生活服务中心,提供儿童教育、消费服务等,同时,加快促进乡村教育质量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以来,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一些改革试点和重大行动计划也在积极有序推进。“可以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阶段目标已经得到较好实现。”魏后凯认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全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增强农村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走内生型的乡村振兴之路。
他表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需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元化资金投入、农民持续增收、基础设施管护和乡村治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构建规范化、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譬如,在资金投入方面,乡村振兴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和生态建设等诸多方面,资金供需缺口巨大。“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需要培育和增强其内生发展能力,并保持向好的发展态势。这种内生活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根本动力源泉,”魏后凯说。(责任编辑 王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