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枣林街道东南部有一个小村庄,近年来,在周边区域可谓“名声大噪”,那就是夏营村。今年6月,夏营村举办了香菇农产品推介会后,更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如今,正是菇类高产出货的时节,俯瞰夏营村肥沃的土地,菌棚整齐排列,与村庄相得益彰。香菇大棚内挤满菌架,村民们正忙着采摘。
2019年,新野县的种植户带着技术前往枣林街道夏营村寻找本村的亲戚合作,种下夏营村第一个菌菇大棚,村民们见到了新生产业以及可观的收益。村两委立刻深挖地理与生态优势,制定并完善产业支撑保障体系,加快深化发展构架,多措并举大力谋划和发展香菇产业,切实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全村已有百余户村民加入到菌菇种植业之中。现如今,夏营村菌菇种植业发展规模已达200余亩、200余个大棚。夏营村采用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由村支部和种植大户联系公司购买菌棒。公司安排技术人员前往种植现场进行指导,农户在基地务工,香菇成熟后由公司统一进行收购,销往平顶山、信阳、漯河以及江苏、安徽等省外地区。
夏营村改善运营模式,抱团发展香菇产业,不仅鼓了种植户腰包,还通过产业带动,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够实现就业增收。

近期,每天出菇数量能够达到5000筐左右,共50000斤,每年除4-7月份都有菌菇上市,从采摘到装袋、装筐等工作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此类工作技术含量低、劳动量小、上手快,当地的老弱妇孺都能从事。在村支部的带动下,本村不少脱贫户、边缘户、低保五保户都加入到香菇采摘队伍之中,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众300余人的就业问题。在旺季,每人每天可赚取60-80元的收入,每月2000元左右,每年能够稳定增收万余元。
目前,全村个人种植规模最大的农户已种植20多亩,该户年产值多达300万元,全村200余大棚香菇总年产值可达3000余万元。为消除菇农资金上的后顾之忧,今年6月份举行采摘推介会后,夏营村支部联系了农业银行,对准菇农惠农贷款,每家至少增收十万元,鼓励群众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条件和品质,引进夏菇种植技术,确保今后全年都有菌菇上市。菇农通过发展菌菇种植产业,不仅提升了菇类种植效益,更增加了群众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夏营村表示,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强化技术支撑,为香菇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推广,切实将香菇产业打造成为夏营村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