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是全国食用菌生产第一大省,每年菌棒灭菌用煤总量约100万吨。在全国煤炭消费减量的背景下,食用菌生产散煤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经过两年时间探索,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灭菌环节煤改气改电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效能实现了质的跨越。
香菇生产需要经历制棒、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等环节。其中,灭菌最费时费事,菌棒堆成山包一样,通入热蒸汽进行杀菌,热蒸汽全靠烧煤锅炉产生。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人为不间断监控锅炉,吃苦受累不说,灭菌程度往往把握不好,香菇的产量、品质跟不上。
西峡县素有
“中国香菇之乡”的美名,年产量达30万吨,全县60%的收入来自香菇产业。以前菇农分散种植,质量无法保证,经济效益上不去,加之大量用煤,煤灰四处乱飘,到处冒烟,给环境带来不小的污染。

在食用菌产业
“双改”的过程中,河南省农科院专家通过大量实验监测菌棒中的细菌、微生物数量,反复论证灭菌时间和温度,逐渐形成科学的高温灭菌工艺。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工厂化集中制棒,当地政府采取“奖补到户”的形式,对实施食用菌生产“双改”的对象进行奖补和扶持。目前,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煤改电”的推广力度已达七成,与此同时,食用菌产业“双改”也在全省全面铺开,到2022年年底,河南省规模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将全部实现“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