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县:赤松茸“飞”向上海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两天,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总堡垣万亩设施农业基地温棚内,菜农们正忙着采摘赤松茸,新采摘的赤松茸将通过航班陆续空运到上海销售。
赤松茸是青海蔬菜市场少见的食用菌,近年来,人工培育成功,开始推广种植,因其朵大、色美、口感好,备受市场青睐。今年年初,菜农魏其昌在民和县总堡垣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租赁60栋温棚种植赤松茸,意味着赤松茸在青海省正式安家落户。
来自陕西汉中的魏其昌拥有多年种植赤松茸的经验,今年年初,他来到民和县试种赤松茸,温棚里种植的赤松茸收成还算不错,每棚产量能达到2500公斤左右。
在种植赤松茸的温棚里,破草而出的赤松茸菌菇探头露脑,红褐色的菌帽、白色的菌柱,长势喜人。魏其昌指着拇指大小的赤松茸菌菇说,别看这些菌菇还小,但生长速度快,第二天就可以采摘。
在菌菇保鲜库里,地上分篮堆着新采摘的赤松茸菌菇,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分拣好的赤松茸今早采摘,现在分拣装箱,通过空运发往上海等地。新种出的赤松茸主要在外地市场销售,每公斤单价30-50元不等,目前,已出售两万多公斤。
赤松茸生产保持天然纯净特色,以其味香质纯的特点享誉菇坛,又因其外形美观可口被称为席上佳珍。特别是反季节生产的赤松茸,市场上供不应求,前景向好,分拣好的优质赤松茸乘飞机销售到沿海市场,剩余的普通赤松茸切片烘干后销往各地干鲜市场。
赤松茸试种成功,不仅让民和县总堡垣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的日光温室增加产出效益,还为当地的贫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增加产量和收入,魏其昌打算推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即,由他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种植、采摘,产出的菌菇由他负责销售,这样做既可以让当地农民学到赤松茸种植技术,还可以带动当地农户依托种植赤松茸增加收入,走上脱贫致富路。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