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伞包”有“大文章” 林下仿野生香菇试验项目喜获丰收
“以前耕地里种植香菇仅一亩棚子就要2万多,现在我们掌握了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每亩棚子只投资3千多块。这批菇按保底价计算,年销售收入可达80多万元,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5万元,我们明年打算干到100亩,”四川省昭觉县地莫镇瓦古村支部书记勒苦日作指着那片白色的简易棚,满脸堆笑地算着账。
据了解,瓦古村林下食用菌种植项目是涪城区支持昭觉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技术试验项目。针对钢架大棚种植香菇土地整理成本和钢架大棚成本高、管理技术难度大,不易在群众中推广应用的问题,涪城区特邀请四川省农科院等技术专家到昭觉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和各乡镇进行深入指导。其间,专家们发现,在昭觉县气温、湿度和滩涂林地丰富等综合条件下,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较有可能。经过省农科院技术支持、涪城区帮扶资金撬动和昭觉县农业农村局的推广发动,以“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的林下食用菌新技术试验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由瓦古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业主,昭觉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提供菌种、全程技术指导和“保底价”回购产品,村民通过务工方式参与生产管理,三方利益兼顾。项目首期试验面积20亩,摆放菌种10万余棒,8月上旬第一茬香菇收获2万余斤。
“这批菌种是我们园区专门试验和选育的仿野生香菇品种,特点是环境适应性强、管理简单,加之我们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老人小孩都学得会。现在场子里签订承包管理合同的就有10人,产菇高峰期会达到30多人。”昭觉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吴建介绍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