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选育的食用菌新品种“中菌果味菇1号”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成为我国首个通过省级鉴定的果味菇工厂化栽培新品种。
关于“中菌果味菇1号”的前身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呢?
1.惊世骇俗的容颜
果味菇(Rhodotus palmatus)又名网盖红褶伞、掌状玫耳等。初期,它就是这样一个网格球,非常漂亮且呆萌。
它的个头只有拇指大,颜色娇俏,多为粉色或橙红色,尤其是它独特的网状纹路格外显眼,颜值直逼天花板。随着时间推移,渐呈蘑菇状。
此时,它的菌盖边缘向内卷曲,给人敦厚的感觉。其菌褶,离生,舒朗,不等长,几乎与菌盖同色。
待到成熟时,即完全开伞后,一朵粉红色大蘑菇便呈现在眼前,漂亮、惊艳。此时,是不是感觉它的个头很大?其实掌状玫耳个头很小,伞盖最大直径只有6cm。
2.孤芳自赏的冒泡
细心看发现它的菌柄上会分泌出一种橘红色类似果汁状分泌物。其实,不止在菌柄上。初期,菌盖上也会出现类似的冒泡现象。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美出鼻涕泡儿了?”
关于掌状玫耳的冒泡现象,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代谢废物排出的手段,或说是菌体保湿的办法,也或是抵御外界侵害的举措……
3.再次戳破的谎言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大型真菌超过10万余种,它们是公认最难辨认的一个神奇的生物类群。于是,蘑菇圈里流传了许多关于蘑菇识别的经验。如,凡是鲜艳的蘑菇多有毒,红伞伞、白杆杆,吃了直接躺板板……再如,凡是有虫子的蘑菇就可以吃……其实,这些不都可信。掌状玫耳,便是两个“凡是”之一。
它长得如此鲜艳,还挂着橘黄色果汁,便非常“幸运”地被纳入毒蘑菇之列,这皆为民间经验之过。当然,谎言就是谎言。这不,近日“中菌果味菇1号”通过了专家组鉴定,实现工厂化栽培,一举戳破了掌状玫耳头上误戴了多年的“紧箍咒”。
从此,掌状玫耳走出我国吉林、云南的大山,走进宽大的现代化厂房,走上人们的餐桌。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来源:蘑菇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