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冬小麦已颗粒归仓。在享受丰收喜悦同时,连云港市积极探索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新路径,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生态环境与富民增收双胜利。

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从2019年开始实施秸秆打包离田工作,每年夏秋两季打包离田6万亩左右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今年,龙苴镇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在古泊善后河、叮当河沿线以及低收入的唐桥、下坊等20个村实施秸秆打包离田项目。夏收以来全镇投入各类打包机械70台,完成5万余亩“三麦”秸秆打包离田,累计2万多吨。今年,秋季龙苴镇力争在全镇29个村居全部实施秸秆打包离田项目,进行整镇推进,确保实施秸秆打包离田的村集体增收8-10万元。

在灌云县沂河淌麦田,打捆机正在将秸秆收拢、整理、压实、打捆,打捆好的秸秆将被运送到附近的堆场。灌南县孟兴庄镇青松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负责沂河淌境内大概6500亩的小麦,已全部完成打包离田工作。秸秆将用作食用菌培养基方面,达到环境与利益双赢的目标。
灌云县借助境内丰富的秸秆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基料,发展金针菇等优质食用菌种植产业,既实现了变废为宝减少污染,又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连云港市有多家食用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金针菇、蟹味菇、海鲜菇等珍稀食用菌的研发与生产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近段时间,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被集中运到多家食用菌培养基地,经过处理后,秸秆成为了金针菇的培养基。
利用废秸秆培育生态菇不仅给农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解决了农民燃烧秸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难题,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