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福建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横跨村口的高速公路高架桥下,一间间类似集装箱的房子整齐排列,这便是“移动智慧菇房”,菇农何国文正和几名工人采摘一簇簇鲜嫩的秀珍菇。
天宝镇作为食用菌主产区之一,此前以生产杏鲍菇为主。近年来,杏鲍菇市场价格陷入低谷,于是,当地食用菌企业与菇农在漳州市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不断研发新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移动智慧菇房便是其中一项成果。
菇房每间24平方米,采用智慧控温、控湿、控光、控气系统,菇农可以通过移动智慧菇房外的显示屏及温湿度感应器进行监控与操作,产量较传统菇房大幅增长。
芗城区组织田寮、过塘等7个村跨村联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统一规划设置移动智慧菇房,并以每个菇房每年6000元的租金,租给专业的食用菌企业云佳安公司。
“传统的食用菌种植多在简易的草棚和大棚里进行,让蘑菇按季节规律自然生长。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产量受限,抗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弱。”云佳安食用菌企业总经理洪海碧介绍,公司统一租下移动智慧菇房后,免费提供给菇农使用,以订单形式向菇农提供生理成熟的菌包,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与全程服务。收成后,公司以每斤6元的保底价统一回购,“当然,如果市场价高于回购价,菇农也可自行出售”。
近年来,天宝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日产杏鲍菇24万袋、秀珍菇8万袋,占全市同行业产能的20%以上,年产值4.6亿元。(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