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龙泉市围绕提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积极开展大球盖菇栽培新技术,成功探索将稻草、谷壳和黑木耳生产后的废菌棒作为原料栽培大球盖菇。
大球盖菇种植模式不仅丰富了龙泉市食用菌品种,加之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不需添设备,不污染环境,充分利用了冬闲田和水稻生产后的稻草和谷壳,变废为宝,成为当地稳粮增收新模式。
以龙泉市八都镇极宇家庭农场为例,该农场于每年10月份水稻收割后,备好稻草、谷壳、废菌棒等原料,于10月中下旬至12月初播种,春节前后开始采摘。次年4月份大球盖菇采收完毕后,5月份进行水稻移栽,于10月上中旬进行水稻收割,去年,已带动周边农户栽培大球盖菇30余亩,年收入达30余万元。
目前,龙泉市已在八都镇王圩村、查田镇青坑底村等地推广该轮作栽培模式。据初步测算,每亩稻田可产大球盖菇2500余公斤鲜菇,按当前平均价格6元/公斤(春节前期最高时曾达到5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超过15000元,扣除成本6000元/亩,亩收益9000元。
同时,大球盖菇采收后,把废菌料深翻入田地,接茬种植单季稻,既可少施化肥,又能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平均亩产稻谷600公斤,按3.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800元,扣除生产成本800元/亩后,亩收益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