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1000多米的重庆市黔江区白土乡三塘村里,成片的羊肚菌基地分布在山间坪坝上,破土而出的羊肚菌长势良好。 据白土乡负责人介绍,白土乡党委、政府把三塘盖产业转型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利用三塘盖平均海拔高的优势,引进业主投资700多万元种植羊肚菌1465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实现亩产值1-2万元,涉及土地流转120户,土地流转金47万元、劳务收入193万元。
三塘盖羊肚菌产业发展态势好,这只是黔江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2017年,黔江区委、区政府决定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黔江区特色产业发展,经过3年多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十个一”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黔江羊肚菌”荣获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等荣誉称号,标志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种植基地初具规模,产业效益初步显现。3年多来,黔江区食用菌产业以羊肚菌为重点,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初步形成“企业、协会、园区、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基本实现品种多样化和种植规模化,食用菌品种达10余个,覆盖全区17个乡镇街道、38个种植业主,种植基地近6000亩,年产值突破1亿元。其中,羊肚菌种植基地面积位居全市第一,目前,仍然处于上升态势,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去冬今春种植面积5000亩,今年,预计出菇率将达到90%以上,可实现产量近90万斤,产值达9000余万元。此外,种植香菇100万棒,产值750余万元;种植木耳110万棒,产值1100余万元;种植平菇35万棒,产值550余万元,同时,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解决了富余劳动力1500户、2230人就近务工,实现务工收入近700余万元。
产业基础条件具备,种植模式实现突破。在财政资金扶持、产业业主自身建设的推动下,食用菌产业正处于蓬勃态势。全区现已建成食用菌生产大棚约44万平方米,冷藏库、烘干等设施设备19个(套),羊肚菌菌种场5个,年产能达800万袋,可满足5000亩羊肚菌菌种生产;香菇菌种场2个,年产能达300万棒,其中,李家溪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食用菌产业园,年产菌棒160万棒,基本形成“稻-油-菌”、“烟-菌”、“桑-菌”、“菜-菌”、“果-菌”等“N菌”立体农业种植模式,既节约了农作物后茬作物的生产成本,减轻了面源污染,又培肥了土壤,同时,还与重庆市农科院、西南科技大学就羊肚菌抗逆(倒春寒)高产关键技术、羊肚菌大棚“一棚多用”栽培模式、羊肚菌栽培技术规范等技术进行了深度合作和试验示范,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政府扶持专班专抓,品牌培育成绩凸显。2017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黔江区成立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黔江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指导和协调工作并落实专人专班,专项负责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强化资金保障。
2017年以来,黔江区财政共安排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900万元,重点对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创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信贷保险等给予重点扶持。
创新发展动能,探索完善=
“十个一”产业发展工作模式,率先在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上进行实践,在“十个一”产业发展工作模式推动下,成功组建产业发展专家库,编制完成《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确保全区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注重品牌培育。黔江羊肚菌产品顺利通过检测,完成了进出口备案并成功申报
“黔江羊肚菌”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新注册商标8个,荣获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