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李倩;特约通讯员 许景闻 石守京)“许多菇农发家致富心切,不惜重金投入食用菌产业,但由于技术和设备跟不上,使不少菇农不同程度地遭受损失和失败,感叹,这碗饭真不是好吃的!”在湖北省随州市食用菌协会组织的一次为菇农办实事调研中,一名菇农的发言引起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意见建议。
聚焦菇农的“急难愁盼”,查清问题症结,研究解决办法,是协会党史学习中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难题,市食用菌协会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棚,开展调研,问计于民。通过召开座谈会、分发问卷、“话家常”式调研访谈,菇农的所愁所盼越来越清晰:随州有30多万人从事菇产业,历时40多年,年种植2.2亿多袋香菇,规模大,科技普及推广难;种菇时间长,病毒衍生几率增加,抗逆性强,经常发生交叉感染;菌种市场制菌种人员复杂,品种种类多,菇农难辨真假,担心假冒伪劣菌种带来灾害性损失。超过九成的调研对象希望协会发挥协调职能作用,协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破解食用菌产业发展难题。
随州市食用菌协会很快拿出初步方案:开展“法律护航、专家保驾、数子化机械、种植数子化”普惠菇农行动,协调农业执法部门依法对菌种生产厂家进行拉网式“五查”,取蹄无证制种,销毁劣质菌种1万余斤,给22家不规范生产菌种厂家下达停产整顿通知书,吊销12家菌种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把菌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保证菌种质量;明令菌种经销商实行“五个标明”,即标明生产厂家、菌种名称、生产日期、售后服务、应担责任,并签订购销合同,开据销售发票,为菇农提供索赔依据;大力推进数字化食用菌机械应用,助力食用菌数字化发展;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品牌效益,实现买全国卖世界;走出“宅经济”阴影,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疏通香菇产业的上下游关系,补齐售后服务短板,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方案开始试行后,随州市食用菌协会组织专家志愿服务队,公开服务电话,市内4小时内赶往现场服务,及时高效解决了食用菌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大大提振菇农种菇致富、乡村振兴的信心。
“学党史就要为菇农解难事、办实事、干成事!”随州市食用菌协会主要负责同志说。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开展,市、县(市、区)协会主动作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除了送学行动,随州市协会还开展了“党建引领·红色引擎”便民服务行动、“专家引领·爱在随州”志愿服务行动、“党群连心·情暖随州”扶贫济困行动等,不断提升菇农的获得感、幸福感。
比如,围绕菇农反映的病虫害多发的情况,随州市专家志愿服务队,不等电话找,上门搞巡查,进棚“把脉问诊开药方”。如7月25日,食用菌专家志愿服务队,查到随县洪山镇新职农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春栽菇袋的越夏管理不够精准,现场就控温、保湿进行教学,通过喷水、掀棚角降温,保证不超过30度,补水保湿,使菇袋湿润,同时做好棚内清沟排渍;当看到堆积如山的秋栽袋料时,指导菇农科学配料,制定培养基,精准把握菇料、麸皮、石灰配方比例,不得超比例乱配原料,抢抓8月1日至9月10日制袋的最佳时间节点完成装袋,同时,整顿菇棚内外环境卫生,焚毁老菇袋,清除病毒传染源,保障接种成活率。
做大菇产业,实施数字化,却因资金不足成了拦路虎。7月8日,随州市食用菌协会与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随州分行、随县殷店镇对接,在殷店镇召开“裕农惠农,助力香菇产业振兴”无须担保、抵押贷款新型金融产品推介会,200多名菇农涌跃参加。当天申请办理贷款手续的115人,贷款达2000多万元。鹦鹉村菇农徐恩奎种有8万袋香菇,担心收菇时出现意外,想建烘烤房和冷藏室,急需资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往会议现场,结果,凭借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入网,立即办理了24万元的低息贷款手续,下午在网上便获得了贷款,他感概地说,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想不富都不行。一件件菇农的烦心事被摆上桌面,得以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