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科院专家推动种质资源研究成果走向市场 全国七成灵芝用“上海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农业占比并不高的上海,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化紧密结合在一起,更与科技兴农结合在一起。在全国赫赫有名的“上海灵芝”,恰是其生动写照。
早在1960年,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首任所长陈梅朋就利用组织分离技术,在国内首次获得灵芝纯菌种,培养获得了灵芝子实体,解决“怎么种”的问题,为开发利用药用菌提供新途径。
不过,上海市农科院专家并没有满足,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灵芝,解决“种得好”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100斤灵芝只能出产1斤孢子粉;如今,部分“上海灵芝”品种可实现1斤灵芝出产1斤孢子粉的效率。目前,名为“沪农灵芝1号”的品种凭借孢子粉高产、抗病性强的特点,已占据全国灵芝主产区70%左右的份额。
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相关专家认为,农业科学家既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更要把论文写深写透,特别是把农产品价值发掘出来。所以,上海市农科院组建瑞丰农业科技公司和百信生物科技公司,致力于将围绕食用菌的科研成果变成消费者身边的商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灵芝再次成为典型案例。最传统的是切片后熬煮,服用灵芝水,进一步的是基于灵芝提取物生产的复合胶囊产品,吸收度更高;当农科院专家发现孢子粉破壁后的吸收效果更好后,又多了破壁灵芝孢子粉产品;最新的产品是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从破壁灵芝孢子粉中萃取出的灵芝孢子油。
灵芝产品的深加工方式也没有停留在上海。通过瑞丰公司和百信公司推动,外省市也有不少企业借助上海成果和技术发展灵芝产业,相关产品年销售额多达数亿元。
基于“上海灵芝”的研发成果,农科院专家举一反三,一边继续优化并拓展灵芝的应用场景,一边“复制”到其它农产品上。在瑞丰公司门市部,有供消费者体验的鹿角灵芝茶,该品种切片泡茶,苦味大大减轻。基于猴头菇的猴头菇片、猴头菇精粉及干粉等也相继上市,成为大健康产业的一部分。
“农业科研工作贯穿了从种子到种养、加工的全过程,目标不是为了科研成果、荣誉,而是为了服务百姓,”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说,不能把这些成果藏在实验室里,而是要变成产品,既要服务于市场,又能经受住市场的检验。这样既能充分挖掘农产品价值,也能发挥出科技成果的辐射效应,让上海“小农业”服务于全国“大农业”。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