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四川省屏山县书楼镇黑色的遮阳网下,羊肚菌、大球盖菇等食用菌争先恐后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
书楼镇是明朝所设马湖府的府治所在地,历史文化悠久,紧邻金沙江,受向家坝库区影响,书楼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生产食用菌。“天时、地利、人和”让食用菌产业扎根在屏山大地,开出致富之花,助推乡村振兴。
富硒加码:稀有之物富有硒
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重功效。人体中的硒大部分来源于食物,尤其是植物,而植物体的硒与土壤硒又拥有密切的关系。在屏山县150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着700平方千米的足硒土壤和240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壤,大自然的馈赠让生长在这里的农产品有了新的“硒”望,食用菌也不例外。
在书楼镇石岗村,一块写着“书楼镇富硒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的巨大标牌矗立在黑色的遮阳网旁。前期,屏山县政府对富硒耕地土壤基本情况进行了详查,发现这片土地的硒含量非常丰富,当初选择将基地建在这里,也是看重了土里的“硒黄金”。这片土地主要栽种的品种是羊肚菌,它不仅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嫩脆可口,而且,基地的羊肚菌硒含量也较高,相对营养价值更高,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
据了解,2020年,碧之缘公司送检的羊肚菌硒含量为0.147mg/kg,达到四川省(宜宾市)、陕西省、江西省等多地的地方标准,同批送检的平菇硒含量高达0.089mg/kg,硒成为屏山县食用菌产业的“锦上花”。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更有力
近年来,乘着科技部、省科技厅及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屏山的“东风”,屏山食用菌产业腾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通过项目覆盖,基地内完善了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2020年,屏山县通过引入先进的菌种包装、菌子烘干机及冷冻设施设备等,碧之缘公司又在书楼镇芭蕉村新发展了43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同时,还引进和选育出适合屏山当地环境的灵芝、大球盖菇等品种,并配套相关高效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设备,目前,已被授权1-2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通过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
碧之缘公司收购农户不要的秸秆、果树枝桠、玉米芯等,将其粉碎后用于种植食用菌,不仅有效解决了焚烧秸秆的问题,还为农户增加了收入,同时,也降低了食用菌的种植成本。此外,菌包废料经过菌丝分解,变成天然绿色有机菌肥,反之,又能用于果园、菜园中。经过科技的加持,食用菌产业成为一项可循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变得更加蓬勃有力。
多方联动:利益联结更紧密
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屏山县通过
“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公司流转农户的土地并实施股权量化,能为农户带来10万元的土地租金收益,30户贫困户每年至少还有500元的分红收益。2020年,碧之缘公司已有200余亩食用菌基地,资产达到500万元,实现盈利300余万元。未来,公司将着力羊肚菌、秀珍菇、香菇、木耳等多品种的开发,推行
“一村一品”,实现食用菌多元种植的区域化,形成食用菌产业集群,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