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客楼镇毛湾村黑木耳种植基地里,黑木耳整齐地排列在菌棒上,肥厚光亮、长势旺盛,村民们正在采摘,现场一片繁忙,这是今年第五次采摘。黑木耳属于订单销售,销路不愁,此次预计能够采摘鲜菇2万余斤,晒干有2000斤,按照每斤25-30元的价格,产值预计6万余元。
2020年9月,毛湾村在帮扶单位黔东南州银保监分局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近18余万元的帮扶资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组织模式,组建岑巩县泰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通过“订单”发展模式,引进发展黑木耳产业。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村里找准适合发展的产业,加上资金、技术、市场等多方面有保障,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自黑木耳产业发展以来,从土地整理、摆放菌棒到采摘,来自全镇各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就业。将村里的产业发展壮大起来,不用外出就能在村里务工挣钱。目前,该产业共覆盖建档立卡户67户,带动村民400余人次实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已采摘黑木耳五次,共采摘鲜菇3万余斤,发放务工补贴26000余元。
今年来,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毛湾村为扩大种植基地规模,正规划修建木耳晾晒房,这既有效保证木耳顺利烘干,也能木耳不受天气而影响的成品质量。晾晒房预计5月初开始建设,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预计能晾晒木耳1万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