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洒金街道的黑木耳、羊肚菌等林下食用菌迎来采收季节,走进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将食用菌采摘入筐,山间菌香弥漫,工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喜悦。
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贵州省兴义市洒金街道积极探索实践,瞄准靶心,精准发力,大力推动以林下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依托产业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据洒金街道办事处主任文志华介绍,在产业发展初期,洒金街道通过以岗代训的方式,让农户全程参与整地、挖坑、埋棒(绑缚)等种植环节,切实提高农民的产业种植技术。食用菌种植后,组织有种植意愿的农户按照每人2亩的标准承包林下菌药产业,负责管护、采收等环节,组织技术指导员分品种、分片区指导承包户做好温度湿度控制、品控、采摘等管护工作,真正让农民掌握产业技能,一方面建设公司管护投入成本,另一方面调动农户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目前,洒金街道共发展林下食用菌2000余亩,既充分盘活了森林资源发展林下食用菌绿色经济,也为群众就业搭建了产业平台。同时,依托林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洒金街道全力发展第三产业,激发乡村资源“原动力”,打造“旅游+”名片,让当地百姓吃上“旅游饭”,洒金街道乡村振兴之路的业态由此丰富起来。
2020年8月,洒金街道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总要求,确定洒金村为乡村振兴建设试点村,计划筹措资金1989.2万元,实施种养殖产业、居住环境改造等项目。今年2月,洒金村打柴山组二期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全面提升乡村“颜值”,让打柴山从“养在深闺人未识”摇身一变成为了游客热门打卡点。
据洒金街道工作人员陈馨介绍,打柴山完整保留着40余栋青瓦石墙的古老建筑,在改造过程中,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了洒金村沿线道路竹子景观墙和打柴山康养歩道,并增添了酿酒坊、古法榨油等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洒金街道总投资3亿元的“兴义市林下食用菌产业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每天都有上百名工人在现场施工。据了解,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16亩,含菌棒生产车间、培养车间、出菇车间、分检包装车间、废弃菌棒处理车间、综合实验楼及其他附属设施。
项目总共规划分为三期建成集“食用菌菌种研发、菌棒生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系列产品研发及加工、废弃菌棒肥料化再利用”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园区,产业园建成后可达到日产菌棒10万棒,日工厂化出菇15吨以上,可实现兴义市食用菌菌种研发、食用菌产品研发的“零突破”,为一产稳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